6月12日,由世界銀行主辦、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世界銀行協助中國城鎮供水與污水行業可持續性發展的政策與戰略”研討會在北京新大都飯店召開,旨在憑借世界銀行多年來在水行業的國際經驗和對對中國行業的深入研究,與中國的各級政府的高級官員和業內主導企業高管共同討論世界銀行對中國水行業發展采取的戰略方針與政策,提高行業投資效率與運行管理水平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

研討會現場
近二十年來,中國在水行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質量、改善管理效率等諸多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在此期間,世界銀行對中國34個城市的供水與污水建設項目提供了約50億美元的貸款,為中國城市水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世界銀行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可持續發展局中國和蒙古業務副局長Mr. Ede Jorge Ljjaszvasquez致歡迎詞,國家發展改革委何炳光副司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張悅副司長、中國水利部石玉波處長、重慶市發改委副主任&重慶市政府項目辦主任周林軍博士、世界銀行相關代表、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文堂等出席了本次研討會。
“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削減10%,這一約束性指標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也列入了政府官員評價、考核的重要內容。何炳光副司長在主旨發言中指出,目前化學需氧量COD減排取得了重大進展,“十一五”前三年COD排放總量下降了6.61%,2008年排放總量比2005減少了93萬噸,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撐作用。他強調,近年來中國各地政府進一步加大了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力度,加強設施運營的監管,研究制定相關政策,中國城鎮污水處理取得了可喜的進展。截止2008年底,投運的城鎮污水處理廠由2005年內的909座增加到1529座,增加了 68%;污水處理能力由5998萬噸/日增加到8836萬噸/日,增加了47%,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65.3%,比2005增長了 13.3%;2008年實際處理污水量約233億立方米,為全國COD減排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據初步測算,大部分地區污水處理廠所減排的COD對全國 COD 減排的貢獻率在60%以上,2008年中央財政共安排223億元支持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張悅副司長肯定了世界銀行對中國城鎮供水和污水行業所做的努力。他提到,世界銀行為很多工程、項目、淮河流域等城市管網的建設提供了許多的軟貸款,他指出,管網配套是中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中的重中之重,應該由政府、政策性資金給予支持,實踐表明這條路走對了。其次,世界銀行在水管理體制和機制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幫助,給行業的管理提供了一條非常親切的國際經驗的借鑒之路。第三,世界銀行重視并利用價格機制,專門安排了水價方面的研究,并在實踐中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在中國自來水普及率為93%的同時,一定更要關注水質,以及在水質方面的隱患和政府的責任。
石玉波處長指出,隨著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不斷推進,新形勢下中國的水資源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北多南少的水資源格局進一步加劇,北方地區的水資源明顯衰減,城市面臨的水挑戰更為嚴峻。國內外經驗表明,城市污水處理回用在替代清潔水源的同時,減少了污水排放量,降低了城市排水負荷,具有處理成本低,輸送距離短,水量、水質穩定等優勢,是城市重要的非傳統水源。
根據水利部等相關部門發布的年報,2008年全國城市污水處理回用量為16.6億立方米,回用率約8%,其中用于地下水回灌 0.3億立方米,工業回用3.9億立方米,農林牧業4.8億立方米,城市非飲用2.0億立方米,景觀環境5.6億立方米。目前,全國已有再生水廠146 座,生產能力811萬立方米/日,再生水管道總長3100多公里。2008年,北京市再生水用量為6.2億立方米,首次超過地表水用量,在保障城市供水和奧運用水安全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從總體看,全國的再生水利用程度不高,利用率偏低,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有很大的差距,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周林軍博士圍繞“世行在其貸款項目執行的水業機構發展與法規建設政策以及中國水行業存在的問題與出路”與代表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事實上,在2007年,世界銀行出了一份名為“展望中國城市水業”的報告,該報告結合世界銀行在中國的項目實踐,利用世界銀行的國際經驗,研究給出了2020年中國城市水業可以達到的遠景目標。 |